1
手機圈的新聞層出不窮,一大批的新老品牌相繼倒下,頭部玩家們捉對廝殺。
而剩下的小廠里,目前新聞最多的,那就是魅族手機了。
就在前不久,魅族發布了最新的旗艦機16s,隨后就炸出兩個大新聞:
一是魅族迎來了一次“雪中送炭”式的投資,這位“白衣騎士”是珠海國資委的投資公司;
二是在接受投資后,有報道指出,魅族掌門人黃章的股權比例下降至49.08%,而大股東被珠海虹新動能古錢投資基金所取代。
隨后,魅族方面發布公告:魅族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還是黃章,管理層團隊穩定,請大家不要相信企業查詢類軟件。
但黃章在魅族論壇發文說了一句話:
“如果可以選擇,我不想做大股東,太累?!?
在別人看來,這是黃章在抱怨,在我看來,這是黃章重掌魅族以來,無處安放的心酸跟無奈。
2
曾經的魅族,集多種光環于一身。
無論是被微軟永久收藏的第一臺國產智能手機M8,還是最早的互聯網手機運營模式,老板親自跟用戶頻繁交流溝通的手機企業,都是其他國產手機品牌所望塵莫及的。
而作為一家主打“小而美”廠商,在獲得阿里投資的2015年,銷量直接沖到了2000萬臺,隱隱有沖擊頭部玩家的勢頭。
這還得多虧了黃章,憑借著一人之力,把互聯網產品思維帶入到國內手機產品中,成功幫助魅族實現了從MP3到智能手機的轉型,并且能站穩腳跟。
但可惜的是,魅族是成也黃章,困也黃章。
3
為什么呢?從2003年到2014年,黃章100%控股魅族,并極度排斥投行,也不用股權激勵來招攬人才。
這就導致一個情況,魅族被挖角的情況相當嚴重。
這也使得魅族一個最早做互聯網手機品牌的企業,骨子里卻是家族式的封閉管理。
在智能手機時代的狂潮來臨之時,難免損耗了大量時間窗口,錯失機遇,比如說成為魅族+小米,也就是專注打磨產品+更為先進的互聯網模式。
而說到小米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在雷軍還沒創辦小米之前,他曾是魅族的迷弟。
還曾經想過投資魅族,勸黃章以5%的股權引進谷歌中國技術大牛林斌...結果都被黃章給拒絕了。
結果,雷軍拉著林斌在2010年成立了小米,并在去年完成上市。
4
而魅族在經歷了2015年的高光時刻后就有點“后勁不足”。
2016年,魅族手機銷量雖然緩慢增長,只比去年多了200萬臺,明顯落后于Ov的增速。
逼得黃章宣布在2017年講再次出山,親自掛帥手機業務。
只不過,情況未見好轉。
17年還能靠子品牌魅藍穩住銷量,到了18年,魅族的銷量僅有948萬臺,暴跌46%,幾近腰斬。
黃章的那句“太累”,我想是對輝煌過去的一聲嘆息,對殘酷當下的盡力而為。
魅族有未來嗎?盡管很多人都不看好魅族還能撐下去,但我依然希望它能找到那條破局的路,重現那個敢打敢拼敢創新的魅族。
5
而對于我們中小企業家,尤其是創始人來說,更應該要從魅族的困局,看到一個道理,那就是:
創始人打得了天下,但未必守得住江山。

企業的萬丈高樓可能因你而起,但也可能因你而塌,成敗,有時就是一念之間。

你現在可能覺得大權在手,公司有我在就不會倒,但未來的事,誰也說不準。
打個比喻,如果企業是人的身體,“身子”是企業規模,“腦子”是話事人的戰略決策,“腳”是執行層。
你能保證在未來,企業的“腦子”能跟得上越來越膨脹的“身子”,并且不被“腳”所絆倒嗎?
我想無論哪個企業家,都需要避免走入這種“企業就非得是老板的”的固有思維,換個角度來思考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。
6
可能很多人不知道,5年前馬云曾做了一個“神預測”,在當時被各種口誅筆伐,他說:
“京東將來會成為悲劇,這個悲劇是我第一天就提醒大家的,不是我比他強,而是方向性的問題,這是沒辦法的……”

▲馬云道歉微博
結果5年時間過去,阿里仍是第一,京東卻深陷泥潭,而劉強東只能身先士卒地抓改革,因為有且只有他能做。
而馬云則輕松得多。
從05年就確定了接班人計劃,你能看到的阿里的大動作,基本都是馬云底下的彭蕾、張勇去做。
而馬云做的事,是保持清醒,保持企業戰略不落人后,等時機成熟,再完成權力交接,安心“教書”。
對比下來,我們會發現,企業的發展,不一定非得是老板大權在手,事必躬親,而是要學會“放下”,妥善放權是比用權更高明。
通過放權,培養下屬能夠在自己缺席的情況下擁有應對危機、處理大事的能力,同時不要插手下屬的正常發揮,以免打亂原本有序的局面。
比如劉邦,一個鄉野村夫,憑什么能開朝立代呢?
因為他敢于放權,知道自己出謀劃策,不如張良;安撫百姓,不如蕭何;行軍作戰,不如韓信,就把事情都大膽放心地交給他們去做。
自己需要做的,是治理好國家,管理好群臣。
當然,后續發生的事,也都是后話了。
7
回到魅族來說,從魅族去年到現在的幾場發布會來看,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站在舞臺上,也看到了這些新鮮血液的血氣方剛。
就像當年一樣特立獨行,不隨大流的黃章一樣。
我能感受到,當年的魅族,可能真的在慢慢回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