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一個很火的術語,你一定聽說過了,叫Vlog。
4月25日,抖音宣布將“1分鐘視頻”發布權限向平臺所有用戶開放,并鼓勵用戶將自己的生活,拍成1分鐘的Vlog。
為此還專門搞了個10億流量扶持計劃來推動1分鐘Vlog視頻的發展。
與此同時,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也把Vlog作為今年發展的重點,推出Vlog蒲公英計劃,投入5億現金補貼Vlog視頻輸出。
從15秒到1分鐘,甚至部分賬號擁有5分鐘權限,單個視頻的容量變大了,可發揮的空間變大了,這一點很容易理解。
但是Vlog又是什么東西?
如果你對這個詞還感到陌生,那么說“視頻博客”,你會瞬間明白Vlog的含義。
那就是通過拍視頻而非文字寫作的方式,來創作日志,傳遞信息,連接客戶。
▲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Vlog最早從美國Youtube平臺開始流行,逐漸蔓延到國內。
不過剛開始只是一些明星、行業大咖,通過社交平臺,拍攝記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日常視頻,有點像紀錄片風格,受到粉絲追捧。
所以,早期的玩家集中在頭部的少部分群體中,并沒有普及到廣泛大眾中來。
如今,經過幾大平臺的力推,博客,這個曾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入休眠狀態的事物,有可能在5g時代通過視頻的方式滿血復活。
那么,Vlog將成為短視頻下一個風口嗎?企業有必要去跟風拍Vlog嗎?
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有必要先了解一下,各大平臺為什么要力推Vlog。
短視頻火爆起來之后,經過這兩年的高速發展,以抖音為代表的平臺用戶增長速度開始放緩。
從觀眾來看,也面臨審美疲勞的問題。還有很多理性的用戶,覺得把時間消耗在刷娛樂性內容的抖音上,是一種浪費。
所有這些因素都導致用戶對短視頻平臺的粘度下降。
而對短視頻內容創作者來說,15秒可發揮的空間還是很受局限,內容始終停留在膚淺的表面,不能深入下去。
在5g時代,如果說過去所有的內容都值得用視頻重做一遍的話,那僅僅靠15秒短視頻,是絕不可能實現的。
所以,為了打破增長的瓶頸,增加用戶粘度,平臺方有必要推出多種時長的視頻、覆蓋更多層次的內容,吸引更多用戶參與。
Vlog的出現,無疑符合這一目標。
對企業來說,我認為視頻從“短”到“長”,是不是風口其實并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,企業用視頻方式來傳遞公司和產品信息,這本身已經占住了大風口,是5g時代網絡營銷傳播的必要內容形態。
▲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只不過,從15秒延長到1分鐘以后,短視頻拍攝的主題和技巧,也需要隨之變化,以符合Vlog的特色。
因為,只拍15秒的時候,因為時間短,很多東西還能糊弄過去,用戶覺得不好看的時候,已經戛然而止,播完了。
延長時間以后,一個視頻要策劃制作更多內容去支撐。
試想一下,如果要拍一個擰螺絲的短視頻,不到15秒的短視頻就可以輕松地完成演示過程,即便沒有創意,也能蒙混過關。
但是,想用Vlog方式去拍擰螺絲,如果還是從頭到尾枯燥的演示過程,讓用戶看你擰一分鐘螺絲,估計用戶都得崩潰了。
實際上,對于內容價值不高的視頻,用戶前10幾秒的時間都在忍耐。
實在看不到亮點,直接關掉看下一個,這會導致1分鐘視頻完播率遠遠低于15秒視頻,影響視頻推薦量、播放量。
所以,雖然Vlog本意是記錄過程性質的紀錄片,但是如果你不是什么大V明星,視頻過程也普通,沒有什么吸引眼球的內容,那肯定沒戲。
因此,如何讓觀眾從頭到尾饒有興致地看下去?
拍攝者在節奏起伏、故事性、懸念設計、剪輯技術各方面,都在考驗視頻策劃的整體制作水平。
說到這里,你會發現,1分鐘Vlog相比15秒短視頻,不是簡單地把擰螺絲的15秒延長到擰1分鐘那么簡單。
視頻時間越長,內容門檻更高,企業做短視頻營銷的難度越大。
▲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從最簡單的演示視頻來看,企業如果做Vlog,適合拍攝那些過程富有變化的內容,否則就需要通過大量的后期剪輯來增加這種變化感。
從這個角度,Vlog在國內要做到像15秒短視頻那樣流行,其實并不容易。
我覺得形式上,不一定非要把Vlog拍成記錄日常的日志性內容或紀錄片,這個定位會導致Vlog始終局限在頭部玩家手中,無法廣泛普及,形成風口。
因為普通人的日常,實在沒啥可看的,除非你是明星、大V。
企業完全可以將1分鐘短視頻自由發揮,拍成故事性小電影、專家型知識講座、資訊播報等任何你想拍攝的內容。
類似博客剛推出來的時候,本意是讓你寫網絡日志,但大家對博客平臺的利用,到最后是可以承載任何形式的內容,博客盛極一時。
現階段,對于Vlog,大家都在探索期,什么樣的內容能容易脫穎而出?期待你的實踐去揭曉答案。